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蘇打綠用俏皮的叛逆挑戰你的習慣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蘇打綠的“朦朧詞”,記者對幾位元音樂人進行了採訪。出乎意料,幾乎一致的讚賞聲撲面而來,更有樂評人指出:蘇打綠,創作了配樂微博體時代!

姚謙:充滿逆向邏輯,又能自圓其說




■臺灣知名寫詞人、製作人、音樂經理人;代表詞作:李玟《好心情》、趙薇《一直下雨的星期天》、袁泉《孤獨的花朵》等600多首,斬獲無數“最佳作詞”獎項

兩年前,在為袁泉全新EP《SHORT STAY1臺北》搜歌時,因為要找具有臺北特色的作品,所以我通過蘇打綠經紀人向青峰邀歌,最後,專輯中的那首《等》就是他的創作。我一直很喜歡青峰的歌詞,在現在臺北年輕一代音樂人中,他的詞最不一樣,有一點溫柔,又有一點俏皮的叛逆,不斷挑戰你的習慣,很吸引人。譬如,如果他要表達“雲是飄的”的意思,他可能會寫成“雲是跳的”,剛開始聽會不習慣,但仔細對照,你就會覺得有意思,“飄”和“跳”都可以用來形容雲的“動”,但顯然,後者更有味道。青峰的詞就是這樣,充滿了“逆向邏輯”,推敲之後,又能自圓其說。

在臺灣新一代音樂人中,方文山的詞往往是在古書中找靈感,用古字做文章,體現出一種俠骨柔情的風格;五月天阿信的作品則給人感覺是“永遠長不大的純情男人”,他會經常留意日本電視劇,涉足日本唱片行、書店,特別研究其中的標題,然後進行延伸創作;而蘇打綠對新詩的理解最深刻,下的功夫也比較多,他們的詞可以看作是一種“新詩創作”。

我個人覺得,蘇打綠和陳綺貞是目前臺灣音樂人中,少數幾位元歌詞中具有詩的韻味的創作型歌手,但陳綺貞偏向散文敍事法,而青峰則更跳躍,他的歌詞往往需要繞一個彎,重新定義後才能理解,但北島年輕時的詩不正是這樣嗎?對這樣反傳統,而又能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的歌詞,我是蠻欣賞的,而且,青峰的詞韻律感很好,輕重緩急恰到好處。

年輕人都有不服上一代人的“傳統”,在歌詞創作方面,特立獨行的蘇打綠給出了他們的新觀點,並且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我覺得這對樂壇來說是一件特別好的事。




範立:他們開創了“配樂微博式文體”
■樂評人,代表詞作:譚詠麟《零磁場》

對蘇打綠的歌詞,我蠻喜歡的,因為跳脫了上世紀80年代歌曲的固定韻節,以及過度押韻,顯得非常自由。他們是受網路影響很深的年輕一代,歌詞的表述很像現在流行的“微博”,描寫的是“一刹那間的情緒”和“此時此地此刻的狀態”,因而散發出一種很獨特的氣味,我把它稱之為“配樂微博式文體”。這種文體不講求宏大敍事,一般就是小情小調,往往追求意向的拼貼,文字能夠營造畫面,因此,歌詞常常可以被當作分鏡頭劇本來看。

其實,說到歌詞的意向拼貼,林夕在這方面算是很成功的詞人,但相對來說,他的用詞比較古典和主流;而另一位專家方文山,文風就改變了,相對口頭禪一些,或許是受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他的詞給人感覺更像是四格漫畫;而發展到了蘇打綠這一代,他們在用詞上幾乎沒有任何束縛,天馬行空,不再有制式化的語感,譬如《他夏了夏天》這個歌名,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新穎,很文藝腔,有古代文法的痕跡,同時又很現代,儘管不理解含義,但不妨礙對這個歌名的喜歡。
歌詞作為一種文本是隨時代的變遷不斷進步的。在此之前,羅大佑比較偏向隱喻;李宗盛追求敍事;林夕則是將兩者結合起來,意向和象徵意義很強,但較之李宗盛的口語化,林夕更書面化;而方文山則更古典;蘇打綠則開創了一個新的語文時代,他們的歌詞未必是最好的,但這種探索絕對是有價值的。

我放在手機裏一直聽著的是蘇打綠的《小情歌》,印象最深刻的有那麼幾句:“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受不了看見你背影來到,寫下我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第一遍聽肯定覺得怪怪的,但仔細回味就覺得“離騷”用在這裏,真是個亮點,好像回到了五四時期新詩時代的用法。其實,像陳綺貞、戴佩妮這樣的歌手,她們的歌詞中也有諸如這樣的表達,譬如“我要一個人呆呆的在浴缸裏,思考阮玲玉”,這或許是一種時髦方式的回潮吧。




陳耀川:詞性錯置產生獨樹一幟
■上騰娛樂總經理,臺灣知名音樂製作人,代表詞作林志炫《單身情歌》、張信哲《信仰》。

對蘇打綠的歌詞,有兩個極端的態度,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一點沒感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運用文字的獨特方式,相對來說,青峰的歌詞比較詩意,有種村上春樹的意味,常常利用文字的諧音、詞性的錯置等方式,產生獨樹一幟的表達方式,這絕對是青峰的創意所在。

音樂創作分為很多種。在我們那個年代寫歌的人分為兩類,一個是像我們這樣純粹站在幕後的音樂人,要抓住的是普羅大眾的心理需求;而另一類則是屬於原始的創作者,譬如羅大佑、李宗盛,他們的作品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影子。

如今的蘇打綠肯定不是前者,也與後者有區別。他們的歌詞並不以通俗大眾的落點為期待點,文字不口語,但又不是文言文,而是充滿了詩意,不是詩情畫意的“詩”,而是如“詩”一般雅致的力量,風格很獨特。蘇打綠算得上是從非主流中竄出的“主流”!有意思的是蘇打綠常常在歌詞中把動詞錯置,譬如《他夏了夏天》這樣的歌名就是一例,他們會用很新的文字組合方式,讓白話文字透出深刻哲理,知道在歌詞的什麼地方畫龍點睛一下,就能起到眼前一亮的效果,旋律和文字往往能營造出一個你很欣賞的氛圍,讓人感動。這就是現在年輕一代音樂人的特點,個性更張揚,創作更有個性,他們不會受太多市場包袱的束縛,反正誰都知道,現在唱片市場也不好,不如索性掙脫枷鎖來創作。

蘇打綠的受追捧,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人們欣賞音樂的平臺在改變,從CD時代到了現場演出時代,像蘇打綠這樣的樂團與單人歌手不同,現場演出更有爆發力,年輕歌迷會比較喜歡這種力道。






人生就是一次曝光過程,
每個人都注定要在底片上留下些什麽
我很慶倖自己的的底片,
留下了一片清新的綠,從此沉浸。

Sunday, November 8, 2009

第一次写这种感想

我爱青峰。他是我见过这么多70-90后里的男生中最完美的,称得上完美当然指各方面,绝对不是那些抛头露面露胸肌,专露妈妈赠送抑或是日后改造的帅脸再露几首只学那两三天便赶鸭子上架的鸭子舞蹈就迷死那些专崇拜蛋壳美的花痴。

青峰很独特,他是天才,感情细腻又为人坦诚。真正他身边的朋友都无需去讨论他,写下哪一篇又一篇的关于他的负面报导就只有那些不了解他,只从外壳去判断他人的生物。人家说他恶心,可是他以更多的努力和天分换来更庞大的扣牌和支持。

他没有学琴,却擅长钢琴,能在台上表演流利的口风琴,独奏乐器和很多很多各类的乐器。此外,他笔下一首一首的交响乐配上他中文系出生的优美词句,每部都是佳作。只是他偏爱他想要和他团员想要的东西,再加上林伟哲多数配合由他们自己创作发展的缘故,导致专辑的音乐都比较独特,有些比较偏,市场反应出来时回响并不大于他们所应该得到的,虽然已经红了,他们满意了。反观他写给杨丞林的带我走,为她量身订造,适合她的歌也就是没苏打绿的歌这么难,迎合市场,贴近观众所要的而不是创作者想写的,反而回响比较激烈。阿妹的掉了,这首也是,给青峰诠释反而有一股不同的味道,绝对不比天后逊色。这点告诉我们的是,青峰要讨观众欢喜,要红过天王天后某某某等,其实一点都不难,只是他比较有个性,不被名利牵着走。

他不需补习便成绩佳,从小就是个天才。我想若是他的声音和平凡人一样,或许你的朋友也不会这么说。崇拜蛋壳美的外贸协会嘛,十个里面丢石头一定中八九个。

青峰之所以被外人有两极很极端的反应,也终究只因为他那把天生的嗓音,上帝给他的礼物,人家嫌弃他,在背后讽刺他,说他娘(有点啦><)说他恶心什么的,说真的我看到那些实在直率却脑残的评语时,我感到非常愉快,开心的是上帝的佳作不是每个人都懂,围绕着的苍蝇蜜蜂群反观也没那么竞争激烈到你死我活。重点是,我非常庆幸在许多打击下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厌恶自己而自暴自弃,自卑阿什么的,反而更积极生活,喜欢自己,展露优点,照亮许多人,这点就值得其他人去深入了解他的为人了。

对了,他的笑容是我在男生堆这么多种见过最美的,越瞧越美,越见越耐看,非常赏心悦目。








这是在一个夜晚,一名博客文章里的留言箱那里写的。。

那时已过凌晨了。。我想我想睡想昏了头,写好长噢。。

看回去。。发现。。最爱还是青峰啊,虽然并不像以前那样盲目崇拜,我想我择偶的条件和品味并不是我该有的17-20岁花样少女情节,而是25-40岁,待婚年龄的女人该有的对异性的看法了。。超现实就对了,理想伴侣要有钱有样又有料,本钱要够,不要让老婆饿死街头,不要花天酒地,抽大麻又泡clubbing,成年和婚后又不会让老婆觉得自己的老公没有情趣和没有用等等等~ 要十全十好男人就对了。。

只是我怕青峰变费玉清就惨,到时梦碎又心碎,我的婚后绝对幸福就没着落了,虽然青峰很有潜质当201X年的费玉清。。可是他妈的上帝不会那么没人情味吧。。

上帝你最好人
照料一下我啦
><